2014—2015学年下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D【2分】
2.详 眯 履【共3分。每个字1分,书写错误或字体潦草难认,该字不得分】
3.D【2分】 4.B【2分】 5.C【2分】 6.A【2分】 7.B【2分】
8.(1)当窗理云鬓 (2)影入平羌江水流 (3)野渡无人舟自横 (4)凭君传语报平安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共8分。每空1分,见错该空不得分】
9.(1)报刊阅览室,学生阅览室
【共2分。每个1分;写多或写错1个扣1分,扣完为止】
(2)示例一:放假前去校图书馆门前看公告,记下各部门在假期的开放时间。
示例二:提前查询、拨打总服务台电话,咨询图书馆假期开放的时间,问清楚再去。
示例三:联系老师、同学询问图书馆假期开放的时间,问清楚再去。
【共2分。建议合理、表述清楚即可。如果给出“以后看图表要仔细,注意下面的‘说明’”或“行动之前要先了解情况”之类比较空泛的建议,可酌情给1分。】
(3)①开放时间长,有些部门周末也正常开放。②功能分区清楚,方便学生使用。③服务内容丰富,可外借,可阅览,可自习,也可上网检索信息。④服务意识强(或“工作细心”,“服务周到”“以学生为本”等),开放时间有变动会及时公告。
【共4分,每一点2分。加粗的字体只是提供作答的参考角度,如有其他理解,跟图表有关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该小题对学生作答的概括程度从宽,如第①点,学生只回答“开放时间长”而没有具体说明怎样长,不扣分;只回答“图书馆经常从早上开到晚上,有些部门周末也开放”之类,亦不扣分。其余各点也做类似处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0—14题。(17分)
10.①教“我”辨识植物;②帮“我”占秋千;③玩躲避球时,帮“我”逃过男生攻击,替“我”报仇;④送“我”薄荷叶。【共4分。一件事1分,大意对即可】
11.①第一个“盯”,有审视、逼视(或“严肃地看着”,“紧紧地看着”等)的意味;生动描写出“我”每天早上督查、质问她是否写完生字的情景;表现了“我”检查她作业时的认真负责。 【2分,三个分号的内容任意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合理解释亦可】
②第二个“盯”,有躲避、呆视(或“呆呆地看着”“心不在焉地看着”等)的意味;生动描写出“她”因没写完生字而逃避“我”的逼视(或“目光”“审视”“检查”等)时的样子;表现了她被我查问时的心虚、不好意思。【2分,三个分号的内容任意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合理解释亦可】
12.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人生比作茫茫沧海,将当初的我们比作粗糠;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个人随命运而沉浮的无助感(或“个人在茫茫人世中的渺小无助”等);表现了“我”对好友的牵挂和思念。【共3分,每个分号1分,大意对即可。加点的词语任意答出一个即可,其他近义词如“挂念”“牵念”等也可】
13.第(1)处表现了好友对我的热情和仗义。第(2)处表现“我”现在依然怀念(或“难忘”等)好友的仗义(或“好友的仗义让‘我’感动,至今难忘”等)。第(3)处表现“我”期望能在好友遇到困难时回报(或“帮助”等)她。【共3分。每一处1分,理解符合语境即可】
14.C【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8分)
15.父母能像提款机不断吐钱一样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父母像提款机得不到取款者的尊重一样得不到子女的感恩和尊重。【2分,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照抄原文“尽管他们不断地‘吐’出钱来,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可给2分】
16.①说明父母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满足,而要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学会自己克服困难(或“肯定笑话中这位父亲的做法,对孩子的物质需求不能一味满足,而要让他学会自己克服困难”);②这位父亲的做法与文章开头母亲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③父子之间的短信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共3分。①-②点每点2分,第③点1分;评卷时按点计分,给满3分为止;大意对即可。如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根据以上标准给分】
17.示例一:同意。因为父母的无私奉献使孩子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视父母的无私付出为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和回报。
示例二:同意。因为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使孩子太容易就得到了一切,没有经历生活的艰辛,不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和付出,不会自我负责和对他人负责。
示例三:同意。因为父母的无私付出使孩子一直被爱,却不被要求付出爱,渐渐失去了爱的能力和对爱的感受力,变得自私冷漠。
示例四:不同意。因为现实中并不是所有无私奉献的父母都培养出了绝对自私的孩子,这样说以偏概全,夸大其词。
示例五:不同意。因为造成孩子自私自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人性的贪得无厌和好逸恶劳,都可能造成一些孩子的自私和自我中心,把子女自私的责任全都推给父母不公平。
示例六:不同意。因为这种逻辑是危险的,把孩子的自私全都归咎于父母,跟把坏人作恶全都归咎于社会一样,都有为实际过错方开脱的嫌疑,如果总是为不善寻找理由,就会助长“不善有理、责任在他”的心理。
【共3分。观点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该zkzs.net小题为开放性题目,旨在引导学生质疑、思考,以逐渐开拓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所给示例目的在于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的思维一定达到某种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