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招生信息网zhongkao.yggk.net

中考网

全国
学习方法 学习专题

中考网 > 中考报名系统 > 中学语文复习 >

蒋方舟《莫高窟的挣扎》阅读答案

中考招生信息网整理分享蒋方舟莫高窟的挣扎》阅读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祝学业更上一层楼!

莫高窟的挣扎
 
蒋方舟
 
人生从未如此文化苦旅过,前段时间,我重走了丝绸之路。真是苦旅,戈壁沙漠再辉煌壮丽,一成不变的景色看久了,即便是王维,也吟不出什么新的诗句。 
 
西域的入口是敦煌,僧人求法之旅从这里开始。当我在大马路上饥寒交迫接近绝望的时候,看到无尽的青黑天下压着金边,有夕阳霞光的地平线处就是敦煌,当时的场景就像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幕,我好激动,马上想说的是:“大师兄,你快看,那就是敦煌。” 
 
进了城,《西游记》里面奇诡的神秘文明,变成了现代化的摩登小城,紧凑洁净,饭馆的霓虹灯闪烁。擦肩而过的很多都是外国人,场景让人有穿越之感,它仿佛又变成了丝绸之路上中西贯通的重镇,异国商贾云集,胡人遍布。到敦煌当然是为了看莫高窟。我去之前,就有很多人告诉我:“莫高窟一定会让你觉得失望的。”乍一看,确实是如此,这里和中国其他旅游景区没有区别,到处都是戴着墨镜遮阳帽,满脸不耐烦地排队的旅客。人群里最大声的永远是小朋友的哭叫,都吵着要回家。 
 
但我并没有失望,因为原本也不是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而来的。 
 
四百多个洞窟只开放了二十多个,看完感受最深的是:美的事物总逃不过种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
 
第一种磨难来自于自然。这里的雨少风大,强风把沙子吹到崖面。天长地久,入口处设置的窟檐逐渐磨损,失去了遮蔽阳光的功能。莫高窟高大,俯仰天地,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副衣不蔽体的模样。      
 
第二重磨难来自于宗教变迁。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历过四次灭佛的劫难。最早是北    魏太武帝:“各地有造佛像者诛,有经书焚烧,有僧侣悉坑之。”敦煌由于偏远,不仅没有受到废佛令的破坏,反而成为中西僧侣和教徒的避难所。他们把信念附在一斧一凿里。 
 
到了ll世纪,新疆部分地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僧侣预感到劫难的可能性,就把数万件经书和藏画放在17窟中近千年。l7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早就被洗劫,经书和佛像都已不在,只有当时藏经和尚洪辨的雕塑孤寂地守着空无一物的洞窟。 
 
第三重磨难是“不懂”。大部分洞窟中的佛像都在清朝重新修过。绝美的壁画的围簇下,  往往是呆滞死板的佛像,脸被涂得红红白白,一点表情都没有,眼珠是玻璃珠子,亮得又假又可疑,毫无动人之处。 
 
开放参观的洞窟里,只有隋朝修的一窟佛像从未被重塑过,三座佛像,分别是“过去佛”  “现在佛”“未来佛”。低眉的是弥勒,慈悲带笑,婉约悲悯至极。窟顶是直坠而下的飞天飞天总是成双的,,窟壁四周是撒满金粉的千佛像,现在金粉金箔脱落了大半。在这  样的洞窟前,人一进去就有下跪的欲望——出于对美的诚惶诚恐。 
 
第四重磨难是“不惜”。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当时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成了千古罪人。
 
历史上真实的王道士,虽然不懂,但是他爱惜。他先是看到官府在运输他至爱的经书时造  成破损,看到送给当地官员的精品文物下落不明,然后他才变成了所谓的“卖国贼”。    到了“文革”,当时莫高窟的48位工作人员分裂成大约l2个革命派系,成天激烈内斗,所幸他们都同意一个原则:不能碰莫高窟。据说他们为了保护莫高窟,钉死了莫高窟所有的出入口。 
 
我想起清洗竹简上泥土的场景:当把竹简放入清洁剂中,字开始浮现,有的字开始从竹简表面脱落,像是在逃生。天下没有永恒的事物,美的文明不被发现就没有意义,可它暴露的一瞬间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就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一样,它必然要经历更多的磨难,几番挣扎求生才能活下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重走丝绸之路,因为戈壁滩上风景一成不变而感到枯燥,但当她看到敦煌时就特别激动,因为敦煌莫高窟吸引着作者。 
 
B.文章第三段描写了敦煌城内奇诡神秘的景色,“霓虹灯闪烁"“异国商贾云集",这一切让作者仿佛穿越了过去。 
 
c.“原本也不是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而来的”这一句话说明作者在去敦煌之前,就已经知道那里并不能让自己感到自豪。 
 
D.作者在写第四重磨难时,选用了两个事例,将王道士对待经书的态度和莫高窟工作人员对文物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 
 
E.文章写了敦煌莫高窟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出了作者对包括莫高窟在内的中国文化  遗产前景的隐隐担忧。 
 
(2)结合文章,赏析题目“莫高窟的挣扎”的作用。(6分)                        
 
(3)作者游览了莫高窟,却没有在文中重点描写莫高窟的景物,这是为什么?试结合全文分析。(6分)
 
(4)作者认为“美的事物总逃不过重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美”和“磨难’’之间的关系。(8分)
 
【参考答案】中考招生信息网整理分享蒋方舟莫高窟的挣扎》阅读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祝学业更上一层楼!
 
(1)E A(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8项‘‘描写了敦煌城内奇诡神秘的景色”,“霓虹灯闪烁”“异国商贾云集’’错,敦煌城已变成了一个摩登小城,“异国商贾云集”是曾经的景象。C项“作者在去敦煌之前,就已经知道那里并不能让自己感到自豪”不准确。文中只是说作者去之前有人告诉他‘‘莫高窟一定会让你觉  得失望的”。D项二者对文物的态度相同,都是“惜”。) 
 
(2)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②领起本文要写的内容,点明文章写作的重点,是莫高窟的困境;③表现了作者对莫高窟  现状的遗憾和对其前景的担忧,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每点2分) 
 
(3)①文章并未重点写景,是因为作者感觉这里和其他景区已没有什么区别,作者着重写了莫高窟经历的各种磨难,与标题中的“挣扎”相照应,丰富了文章内涵;②奠高窟的现状引发作者无尽的感伤,作者便在文中主要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认识和思考,对祖国文化遗产的忧思。(意合即可,每个要点3分) 
 
(4)①莫高窟中有很多珍贵的文物,代表着我国佛教文化的灿烂辉煌,它千百年来经历了很多苦难,遭到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是莫高窟残存的美仍散发着巨大的艺术魅力,这残存的美更值得珍惜,更应该得到保护。②美的事物是珍贵的,但它又不是永恒的,总是要经历磨难。、真正的美往往不会孤立存在,它常常伴随着磨难出现。生命中的美和磨难总是在一起,共同打造着复杂而又多彩的人生。(每点4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