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语 文
Ⅰ.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要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是近年语文命题的方向。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特征。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因此在语文试题中,要让考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乐于在日常教学中学习民族文化智慧。
4.要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
5.试题中要选用相当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选文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6.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
7.鼓励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做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语文教材确定。考题为一套,后附样题仅供参考,如有改动,以中考题为准。
(一)积累及运用
1.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的音、形、义。做到读音准确、书写规范,运用正确。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恰当运用词语(包括成语)。
3.正确使用常见标点符号,并能体会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4.了解基本的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解答相关的问题。
5.能辨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6.了解并恰当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能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下的表达效果。
7.能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句。
8.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
9.能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梗概、文学形象及写作特色。
10.能根据具体语言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11.能综合运用课内外材料表达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二)阅读
古诗文阅读
1.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2.了解和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
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5.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语句。
6.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及作者观点等作出概括和初步鉴赏。
现代文阅读
1.能运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2.能运用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文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3.能运用所学知识阅读课本之外的与课文难易相当的现代文。
4.能理解关键词语在文章的含义和作用。
5.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6. 能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7. 能分析出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8. 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出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个性理解。
9.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三)写作
1.能正确理解题意,根据要求表达的内容和中心,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提倡有创意的表达。
2.观点正确,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价值取向合理。
3.内容充实,详略得当,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4.语言通顺、流畅,有文采。
5.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6.能按要求对文章进行修改。
二、考试要求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由德州市统一命题。试卷满分为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三、具体内容与考试要求细目列表(以2014年为例)
|
板块 |
题号 |
考点 |
分值 |
性质 |
能力层次 |
|
识记 |
理解 |
分析 |
应用 |
鉴赏 |
|
积累与运用 |
1 |
语音 |
2 |
客 |
√ |
|
|
|
|
|
2 |
字形 |
2 |
客 |
√ |
|
|
|
|
|
3 |
成语 |
2 |
主 |
|
|
|
√ |
|
|
4 |
语法 |
2 |
主 |
|
|
|
√ |
|
|
5 |
文学 |
2 |
客 |
√ |
|
|
|
|
|
6 |
语病 |
2 |
主 |
|
|
|
√ |
|
|
7 |
名著 |
3 |
主 |
√ |
|
|
|
|
|
8 |
名句 |
5 |
客\主 |
√ |
√ |
|
√ |
|
|
9 |
综合 |
5 |
主 |
|
|
|
√ |
|
|
古诗阅读 |
10 |
文体 |
2 |
客 |
|
|
√ |
|
|
|
11 |
内容 |
3 |
主 |
|
|
√ |
|
|
|
12 |
写法 |
2 |
主 |
|
|
|
|
√ |
古文阅读
|
13 |
词义 |
2 |
客 |
|
√ |
|
|
|
|
14 |
翻译 |
2 |
主 |
|
√ |
|
|
|
|
15 |
语法 |
2 |
主 |
|
|
|
√ |
|
|
16 |
词义 |
2 |
客 |
|
√ |
|
|
|
|
17 |
翻译 |
2 |
主 |
|
√ |
|
|
|
|
18 |
内容 |
2 |
主 |
|
|
√ |
|
|
|
19 |
观点 |
2 |
主 |
|
|
√ |
|
|
|
现代文阅读 |
20 |
写法 |
2 |
主 |
|
|
√ |
|
|
|
21 |
写法 |
2 |
主 |
|
|
√ |
|
|
|
22 |
内容 |
3 |
主 |
|
√ |
|
|
|
|
23 |
写法 |
3 |
主 |
|
|
|
|
√ |
|
24 |
内容 |
3 |
主 |
|
|
√ |
|
|
|
25 |
赏析 |
4 |
主 |
|
|
|
|
√ |
|
26 |
写法 |
3 |
主 |
|
|
√ |
|
|
|
27 |
拓展 |
4 |
主 |
|
|
|
√ |
|
|
写作 |
28 |
写作 |
50 |
主 |
|
|
|
√ |
|
四、 初高衔接要求
1.题型、内容和难度等向高考靠拢。
2.重视语法学习。
3.拓展阅读视野。
4.强化写作能力。
Ⅲ.试卷结构
(一)题型结构
选择题:10分、填空题:15分、简答题45分、写作50分。
(二)内容结构
积累与运用:25分 、 阅读:45分、写作:50分。
(三)难度结构
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