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幽州良乡人也。为人勇悍,走及奔马。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符彦超遣人以赂招置麾下。彦超镇安远军,军中有变,遣进驰奏京师,明宗怪其来速,嘉其足力,以隶宁卫指挥。汉高祖为侍卫亲军指挥使,以进为军校。高祖镇河东,因以之从,每有急,遣进驰至京师,往返不过五六日,由是愈亲爱之,累迁奉国军都指挥使。从周太祖起魏,迁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历汝、郑二州防御使、彰德军节度使。显德元年秋,以疾卒,赠太师。
呜呼!予述旧史,至于王进之事,未尝不废书而叹曰:甚哉,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与俱勇夫悍卒,各裂土地封侯王,何异豺狼之牧斯人也!虽其附托遭遇,出于一时之幸,然犹必皆横身阵敌,非有百夫之勇,则必一日之劳。至如进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何其甚欤!岂非名器之用,随世而轻重者欤?世治则君子居之而重,世乱则小人易得而轻欤?抑因缘侥幸,未始不有,而尤多于乱世,既其极也,遂至于是欤?岂其又有甚于是者欤?当此之时,为国长者不过十余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天下之人,视其上易君代国,如更戍长无异,盖其轻如此,况其下者乎!如进等者,岂足道哉!《易》否泰消长,君子小人常相上下,视在上者如进等,则其在下者可知矣。予书进事,所以哀斯人之乱,而见当时贤人君子之在下者,可胜道哉!可胜道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符彦超遣人以赂招置麾下 __________
②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 __________
③明宗怪其来速 __________
④历汝、郑二州防御使、彰德军节度使 __________
⑤世治则君子居之而重 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与“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中的“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
B.仁安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C.夷吾善鲍叔牙
D.善刀而藏之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未尝不废书而叹
B.往返不过五六日
C.嘉其足力
D.走及奔马
参考答案
(1)①财物。 ②年少,年轻。 ③认为奇怪,惊诧。 ④历任。 ⑤安定太平。
(2)A 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善”都是“善于”的意思;B项“善”是“与‘恶’相对,好的地方”的意思;C项“善”是“熟悉”的意思;D项“善”是“揩拭”的意思。
(3)C 解析:A项“废”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放下”,今义是“废除”。B项“不过”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不超过”,今义是放在句首表转折。C项“嘉”古今义相同,“褒奖”。D项“走”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跑”,今义是“步行”。
[参考译文]
王进是幽州良乡人,为人骁勇强悍,跑起来能赶上奔马。年少时聚众做盗贼,家乡的人无不害怕,符彦超派人收买招其为部下。符彦超镇守安远军时,军队有变,遣王进进京报急,唐明宗惊诧其来得竟然如此迅速,并褒奖其跑得快,反应迅速,而后收在宁卫指挥麾下。在后汉高祖刘知远当侍卫亲军指挥使时,以王进为军校。刘知远镇守河东地区,王进跟从他,每当有急事时就派遣王进回京,往返来回不超过五六天,因此刘知远特别器重他,官职多次升迁到了奉国军都指挥使。后来王进跟从后周太祖郭威起于魏地,官升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历任汝州、郑州两地防御使、彰德军节度使。显德元年秋天,因病逝世,朝廷赠太师职位。
哎呀!我检看旧史,至于王进的事,总是放下史书而感叹:厉害啊,五代的君主帝王,全部出身于行伍,他们身边的人也全部都是勇夫悍卒,他们各自分抢土地自封侯王,(有这样的部下,)就像是被豺狼所围绕一样!各位君主的发迹,即使有的是出于一时的宠幸,可是必定都经历过身陷敌阵,拼死一战的战事,其中如果不是有百夫之勇的表现,就是有一日之劳的成绩。像王进这样的人,只凭借跑得快而得到宠幸,持节秉旄,是多么讽刺的事啊。难道是对人才的使用,是随着世道变化而不同吗?难道是太平世道时君子少见而重视君子,混乱世道时小人辈出而轻贱小人?还是由于命运侥幸,前后之世不见,而特别多出于乱世,到了极点,就出了王进这样的人?是不是以后还有比王进更讽刺的小人产生出来?在五代这个乱世,建国时间长的不过十几年,短的三四年至一两年。天下的人,看待皇帝君主变更,好像更换戍长那样,帝王都被轻视成这样,何况他们的部下呢!像王进这样的人,哪里值得一提呢!《易经》称“否泰消长”,君子小人常相上下,命运起伏不定,小民出身的人,混得好的就像王进这样的,混得差的情况就可以推测了。我写王进之事,是为了感叹当时世道之乱,当年混在下层社会的君子们啊,你们有多少说不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