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招生信息网整理分享《别了,“部长”龙应台》原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复习备考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别了,“部长”龙应台
台湾地区选战中国民党惨败,马英九长期倚重的“文化部长”龙应台宣布辞职,在辞职声明里大大自我表扬了一番。立刻让人产生一个疑问:如果龙应台“文化部长”的工作做得好,让台湾民众有了更多的文化共识,并成为国民党的优秀政绩之一,国民党还会有这次惨败吗?
龙应台是台湾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父母是大陆人,随蒋介石前往台湾,龙应台在台湾出生。正在思想形成阶段,遇到中国大陆取代国民党在联合国席位这个历史剧变,她这一代台湾人由此普遍产生了一个鲜明的特征,即身份焦虑:自己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台湾人?罗大佑经典之作《亚细亚的孤儿》表达的就是这种焦虑和彷徨。比龙应台更老一辈的人,这种焦虑要淡得多,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自己是“中国人”还是比较认可的。而龙应台在这个问题上明显游移不定。她比一般台湾人还有更多一层焦虑:由于前夫与孩子是德国籍的原因,龙应台还时常有把自己当成“外国人”的恍惚。这样一种深层的焦虑,对于龙应台这样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掌握权力的文化官员会产生什么影响?
文化既是思想的权力,也是一种凝聚力。当龙应台带着深深的身份焦虑出任台北文化局长、台湾“文化部长”后,她所执行的文化政策必然也带上她强烈的个人色彩。龙应台曾对“中国梦”表达了她的看法,清晰地体现出她在中国人、台湾人、世界人之间如浮萍般飘荡。中国的整体价值、台湾的地区价值与普世价值以及个人价值、文学价值等多种价值判断,在龙应台那里始终没有摆正关系,显得颇为凌乱。这在她的文章中经常能被读者轻易察觉,她也时常因某种需要而随意变动价值判断的底线。例如,出于家庭原因,她对二战期间德国与苏联关系的判断模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出于台湾身份,她认为国民党、共产党的成败都没有意义,无视当年的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她还欣赏汉奸胡兰成,也许仅仅是因为胡兰成的文学才华,龙应台便把国家利益、民族大义这样更重要的价值判断轻轻放下。她在辞职声明中显示出的自鸣得意,更使人相信在任文化官员期间她将这种文化分裂带给了整个台湾社会。
由于多重身份焦虑,龙应台的文化政策和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加剧全台湾民众的身份困惑。龙应台自身的文化认同分裂,往大里说,加剧了台湾社会的文化对立;往小里说,妨碍了国民党内部的凝聚与团结。马英九对龙应台的认可与重用,在我看是导致台湾和国民党文化分裂、凝聚力涣散的重要原因。
从积极的角度看,国民党这次惨败以及马英九辞职,说明文化认同游移不定必然失败;从消极的角度看,我们不知道未台湾能否清晰地意识到这个深刻的文化命题,也不知道台湾要花多少时间才能修补这种文化身份认同的分裂与焦虑。龙应台辞职是个好消息。但如果不能认清龙应台对文化认同分裂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个消息也没多大价值。(作者刘仰,是北京知名学者)
16.结合全文,概括龙应台“这一代台湾人”所具有的“身份焦虑”和“文化认同分裂”现象的形成原因。(6分)
17.文章称“龙应台对文化认同分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试分析作者这一说法表达的意思有哪些。(6分)
18.探究文章最后的句子中的加点词“价值”的深层含义。(6分)
【参考答案】
中考招生信息网整理分享《别了,“部长”龙应台》原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复习备考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6.根在大陆,难以泯灭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生长在台湾,政治上的隔膜和本土文化的吸收又造成了身份和文化认同的疏离和分裂;思想形成时台湾国际地位的失落,又加深了这种焦虑和彷徨的心态。(每点2分)
17.台湾民众的身份困惑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非个人因素影响所能;国民党内部世代交替而造成的文化分裂、凝聚力涣散因任用龙应台而加剧,龙应台本人因国民党在地区选战中的惨败而辞职;龙应台的个人身份是著名作家,公共身份是“文化部长”,不但不能弥合文化共识,反而因其文化政策和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加剧全台湾民众的身份困惑,其作用不可小视。(每点2分)
18、如果认为龙应台辞职只是出于个人原因的个人事件,那么这个消息将不具有深远而广泛的社会意义;这个消息的价值所在在于揭示了价值观的游移不定和文化认同分裂所造成的思想困境,不但阻碍民族统一和中国梦的实现,而且对台湾自身的发展也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也告诉我们,加强民族文化共识,提升民族凝聚力,不但是两岸统一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和振兴的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每点2分)